鲤科鲫属下的一种鱼类
1
2
鲫(学名:Carassius auratus[1][4],别名[]鱼、鲫瓜子等,[5][6]鲤科鲫属的一种常见淡水鱼。[10][7]其体形偏小,体长12.3~25厘米。[9]体呈流线型,[5]体高且侧扁,吻钝,唇较厚,无须。[6]背鳍始点处体最高,腹缘窄而无皮棱,[7]腹部圆,尾柄短而宽,尾鳍浅分叉。[8]常见的体背部灰黑色、微绿,体侧银灰色或带黄绿色,腹部白色,[6][7]背鳍和尾鳍与背部同色,胸、腹和臀鳍灰色。[8]
鲫原产于亚洲东部地区(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韩国),[2]后被引入南亚地区,及欧洲、美洲大洋洲部分国家。[2]其主要栖息于河流、湖泊、水库、运河、池塘和沟渠,[2]它们对环境适应能力极强,[9]在不良环境,如低氧、碱性较大的水体中也可以生存和繁殖。[8][11]
2007年,鲫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12]2010,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无危(LC)。[2]鲫可食用,是淡水养殖的重要鱼种,[9][6]也可以作为池塘和水族馆的观赏鱼[2][13]生物防治以及实验性物种。[2][14][3]它们的生态系统的功能起着重要作用。[11]

形态特征

鲫体形偏小,体长12.3~25厘米。[9]体型呈流线型,也称梭型,[5]体高且侧扁,体色因环境而有所差异,大鱼体色较暗,常见的体背部灰黑色、微绿,体侧银灰色或带黄绿色,腹部白色,[6][7]背鳍和尾鳍与背部同色,胸、腹和臀鳍灰色。[8]1周龄以下小鱼背侧常为绿灰色,两侧及下方银白色。[7]鳞中等大,除头部外都为圆鳞,侧线完全且平直。[8]喉胸部鳞较小;肩后鳞近正方形,前端较横直,另三边较圆;鳞心约位于中央,向前有少数辐状纹。侧线侧中位,侧线鳞数26~29左右。[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