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透膜

只让某些分子和离子进出的薄膜
半透膜是一种只让某些分子和离子扩散进出的薄膜,一般来说,半透膜只允许离子和小分子物质通过,而生物大分子物质不能自由通过半透膜,原因是半透膜的孔隙的大小比离子和小分子大,但比生物大分子例如蛋白质、淀粉等小,如羊皮纸玻璃纸等都属于半透膜。

发展历史

1748年的一天,法国物理学家诺勒为了改进酒的制作水平,设计了这样一个试验:在一个玻璃圆筒中装满酒精,用猪膀胱封住,然后把圆筒全部浸在水中。当他正要做下一步的工作时,突然发现,猪膀胱开始向外膨胀,随即发现水通过膀胱渗透进了圆筒,最后膀胱竟然被撑破。这是现代科学试验中最早发现膜及膜的穿透作用的记录。
1830年,法国生理学家杜特罗夏做了膜内外渗透压试验,他用一个钟罩形的玻璃容器,下面用羊皮纸密封,从上面插进一支长玻璃管,容器中分别放入各种不同浓度、不同物质的溶液,然后把它浸入水槽中。于是观察到玻璃管内液面上升,发现其升高值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他解释说,这个压力是由于外面的水通过羊皮纸向溶液方向逸出而产生的,并命名这种现象为“渗透”。直到1854年英国科学家格雷厄姆在试验中发现,放置在半透膜一侧的晶体会比胶体更快的扩散到另一侧,并应用到超纯水机设计里,并提出了透析的概念。这时人们才对半透膜产生了兴趣,并由德国生物化学家特劳白·莫里在1864年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人造膜——亚铁[qíng]化铜膜。
1960年,对于膜发展技术的历史来说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这一年人类终于实现了从苦咸水中制取淡水的梦想,工作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研制出了世界第一张非对称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这种膜与以前的均质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膜具有同样高的脱盐率,不同之处是在形态结构上是非对称的,而且水的渗透量增加了近十倍。这种反渗透膜的成功研制,使反渗透过程从实验室走向了工业应用。与此同时,这种用相转化法制造非对称分离膜的新工艺引起了学术、技术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