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国学专修学校

1920年创立的国学专修学校
无锡国学专修学校,简称无锡国专,原名无锡国学专修馆,于1920年冬创建于惠山,1928年改名无锡国学专门学院,1929年定名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唐文治任校长,是我国20世纪上半叶培养国学精英的摇篮。其办学宗旨为:研究本国历史文化,明体达用,发扬光大,期于世界文化有所贡献。抗战期间迁徙于长沙桂林上海等地,其中以桂林时间最长并学校处于鼎盛期。1949年4月,无锡解放,经苏南行政公署批准改名中国文学院,1950年秋并入苏南文化教育学院。1952年,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和东吴大学江南大学数理学院合并,在东吴大学旧址建立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改名苏州大学。学校以我国传统文化为教学研究对象,这是我国所仅有的。无锡国专学术空气浓厚,不同流派老师荟萃一堂,被学林传为美谈。

办学特色

在五四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激烈冲刷的大背景下,无锡国专在办学历程中,坚持吸纳传统书院教育的菁华,体现了与当时一般高校不同的鲜明的办学特色。在笔者看来,这种办学特色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重敦品砺节,强调学行合一。
注重敦品砺节,强调学行合一,是无锡国专的重要办学宗旨,并且始终贯彻于三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国专刚成立时,唐文治参照《白鹿洞规》、《东林会约》等,制订了《无锡国学专修馆学规》,其中强调“吾馆为振起国学、修道立教而设”,所以特别看重的是“检束身心,砥砺品行”。这种对品德节行的讲求,要体现在“说”和“做”、“学”和“行”的统一上:“平日读书,皆当体之于心,返之于身,倘被服儒素,不过雅步高论,如陆清献所谓读书自读书,做人自做人,每逢讲说,仅作一席空谈,而于礼义道德,绝无躬行之实,自欺欺人,可鄙孰甚,非吾徒也。”这样的一种意思,唐文治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合,曾经予以反反复复的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