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胺类毒品

精神药物
苯丙胺类毒品,也称苯丙胺类兴奋剂,是对所有由苯丙胺转换而来的中枢神经兴奋剂的统称。该类毒品属于精神药物,一般分为传统型、减肥型和致幻型三种,三种毒品都会对人体的精神、脏器造成巨大的危害。由于并没有确定的身体依赖性,对苯丙胺类毒品的戒毒治疗只能采取对症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方式。

发展历史

苯丙胺类兴奋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后期,世界上第一例苯丙胺类兴奋剂是由罗马尼亚化学家首先合成的,也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苯丙胺”。
随后,另一种与“苯丙胺”相似的兴奋剂“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于20世纪中叶由德国的一个药厂生产出来,并被作为合法的药物进行推广。直到后来有研究发现其严重的服食后遗症,才被各国政府明令禁止销售。
与MDMA同一时期问世的还有我们现在熟知的另一种兴奋剂“甲基苯丙胺”(MA),也就是俗称的“冰毒”。“冰毒”在1920年问世以后,很快就被各国尤其是日本和德国应用到了二战中,分发给前线士兵以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和忍耐力;战争结束后在战败国日本“冰毒”被作为合法药剂使用,以安抚国民的战败情绪和保持旺盛的精力参加战后重建。这个国策使得“冰毒”在日本蔓延开来,并传入世界各国。直到二十世纪后期发展势头才得到一定的遏制。根据2012年联合国世界毒品报告,苯丙胺类兴奋剂,如甲基苯丙胺等(排除摇头丸),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二流行的毒品(仅次于大麻),2010年度流行率达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