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苯丙胺

苯丙胺类兴奋药、冰毒
甲基苯丙胺(metamfetamine),俗称“冰毒”,别名去氧麻黄素、甲基安非他明,为苯丙胺类兴奋药。[1]衍生物亚甲基双氧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phenethyamine),俗称“摇头丸”。甲基苯丙胺及亚甲基双氧甲基苯丙胺均是中枢神经兴奋剂,能致人有依赖性,长期应用毒性也随之增加。[4]盐酸甲基苯丙胺临床上可用于治疗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外源性肥胖。[1]
甲基苯丙胺剂型为5mg片剂,[1]成人剂量为5~20mg,半衰期2~7小时,而亚甲基双甲基苯丙胺很小剂量即可发生毒性反应。[4]甲基苯丙胺不良反应有高血压心悸、心动过速等心血管系统反应;头晕、烦躁、过度刺激等神经系统反应;腹泻、便秘、口干消化系统反应;荨麻疹等过敏反应;性欲改变等内分泌反应。正在服用MAOI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患者、高血压危象青光眼、晚期动脉硬化、症状性心血管病、中重度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对该药过敏者、对苯丙胺类特异性敏感者禁用,12岁以下儿童的外源性肥胖禁用。甲基苯丙胺长期使用可成瘾,滥用可导致心血管事件甚至死亡。[1]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6年4月18日发布药物警戒快讯提示甲基苯丙胺的医学用途已受到限制,[5]2007年9月24日发布药物警戒快讯提示,为避免非法生产甲基苯丙胺,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将对含有伪麻黄碱和麻黄碱的鼻减充血药的销售进行控制。[6]
甲基苯丙胺1891年已合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率先被纳粹德国广泛使用,旨在使德国空军飞行员在长时间战斗中保持警觉状态。[5]据《2021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统计,以甲基苯丙胺为代表的合成毒品滥用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滥用最多的毒品类型之一,甲基苯丙胺滥用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甲基苯丙胺被认定为毒品,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8]

医学用途

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