螯虾

喜阴怕光的淡水虾类
1
2
[áo]虾Cambarus,十足目螯虾下目中淡水种类的通称。体形较大呈圆筒状,甲壳坚厚,头胸甲稍侧扁,前侧缘除海螯虾科外,不与口前板愈合,侧缘也不与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愈合。颈沟明显。[1]头部有5对附肢:前2对为发达的触角。胸部有8对附肢: 前3对为腭足,与头部的后3对附肢形成口器;后5对为步足,具爬行和捕食功能,前3对步足呈钳状,以第1对特别发达,用来御敌,后2对步足呈爪状。腹部较短,有6对附肢:前5对为游泳足,不发达;最后1对为尾肢,与尾节合成发达的尾扇  。[2]步足全为单枝型,前3对螯状,其中第1对特别强大、坚厚,故称螯虾。末2对步足简单、爪状。鳃为丝状鳃。分布在水体流动、水中溶解氧含量高、透明度大,水质清新的水体中。
螯虾下目共有5科约400多种,主要栖于淡水。[3]其中海螯虾科(9属38种)和锯螯虾科(1属2种)为海生类型,其头胸甲前缘与口前板愈合,胸部末节腹甲与前一节相愈合,第2~5对步足基节与座节不愈合。种数虽不多,但有些种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螯虾喜阴怕光,光线微弱或黑暗时爬出洞穴,通常抱住水体中的水草或悬浮物,呈“睡觉”状。光线强烈时则沉入水底或躲藏于洞穴中,具有昼夜垂直运动现象。克氏螯虾对水体要求较宽,无论湖泊、河流、池塘、水渠、水田均能生存,且有很强的耐污能力,甚至在一些鱼类难以存活的水体也能生存。  淡水产的各种螯虾许多种有经济价值,可供食用。[4]人工养殖发展很快。
中国大陆原有3种螯虾,原产于东北寒温带区,隶蛄属。[5]华北、华东于20世纪40年代引进了原产于北美的克氏原螯虾(俗称龙虾),它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较强,近年来分布范围显著扩大。[6]20世纪80年代又从澳大利亚引进了澳螯虾。[7]

物种简介

螯虾亚目共有5科约400多种,主要栖于淡水。其中海螯虾科(9属38种)和锯螯虾科(1属2种)为海生类型。[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