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

拜上帝会的上帝
上帝是指清代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洪秀全冯云山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广州府花县莲花塘(今广州市花都区)组织拜上帝会,[1][2][3]将上帝作为其信奉之神。

基本介绍

19世纪中期,洪秀全、冯云山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组织拜上帝会,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洪秀全曾专程到广州学习基督教教义,但因其“信仰不纯”而未能受洗。其后他便自称天父“爷火华”次子,称“爷苏”为天兄,并将此作为组织管理农民起义队伍的手段。拜上帝会虽曾得益于基督教,但在许多方面与基督宗教大相径庭,被视为异端邪教。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以会员为基本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自幼攻读儒书,热中科举仕途。1836年赴广州应试不第,遇传教士送他一本梁发所著的《劝世良言》,当时只略一浏览,未予置理。1837年再次赴试落第,因极度失意而悲愤成疾,回乡卧病40余日,“后得异梦乃愈”。1843年第三次应试落第,在烦乱苦闷中,同表兄李敬芳重读《劝世良言》,认为“内容奇极,大异于寻常中国经书”。洪秀全对该书“反复细勘”,“如梦初觉”,因其与七年前的异梦多有符合,“觉得已获得上天堂之真路和永生快乐之希望,甚为欢喜”。他和表兄按书中所言,以水灌顶,自行施洗。后与冯云山洪仁玕[gan肝]等“潜心细读”《劝世良言》,从中汲取思想养料,决心抛弃科举仕进之念,向世人“宣讲拜偶像之罪恶及信拜真神上帝之要”。不久,他弃去孔子牌位,停闭学馆,于1844年4月与冯云山去外县及广西宣传拜上帝的教理。同时,自行编写《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及以后的《原道觉世训》散发,其内容均以传教为主旨,限于宗教伦理,尚未涉及政治革命。1847年春,洪秀全得汉会信徒周道行的引见,偕洪仁[gān]广州向浸信会牧师罗孝全学习基督教教义,并研读郭士立所译《旧约》和《新约》圣经,以及罗孝全编注的传道书。三月后请求施洗,因罗孝全的两名黄姓助手的排斥而未果。7月,洪秀全去广西紫荆山,与冯云山会合。当时已有信徒数千,势力日大,号称“拜上帝会”。二人共同制定宗教仪式和《十款天条》,并四出捣毁偶像,批判邪神妖魔。虽然拜上帝会的宗教宣传并没有直接号召推翻清朝统治,也没有指出人民受苦受难的真正原因,但它直指中国原有的神道偶像是“老蛇妖鬼”,“阎罗妖”,是祸害之源;认为只有信仰崇拜“皇上帝”,遵奉天条不拜邪神,才能“天下一家,共享太平”,变“陵夺斗杀之世”为“公平正直之世”。拜上帝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团练等封建势力发生冲突,日益由宗教组织演变为政治军事组织,终于在1851年揭竿起义,爆发太平天国革命。
这次起义是拜上帝会组织和发动的,而拜上帝会则源于基督教。拜上帝会的创始人冯云山,据说在1848年访问过郭士立牧师,并在其名下领洗。汉会在1853年9月27日也报告说,冯云山在三年前与广西汉会成员接触,其后成为汉会成员,曾受业于郭士立牧师门下。郭士立是早期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其神学思想和传教方式深受摩拉维亚弟兄会的影响。摩拉维亚弟兄会的信仰以基督为中心,但上帝与基督彼此同一。礼拜仪式简单,仅有洗礼、唱诗、读经和祷告。主张消除等级特权,强调人人平等,信徒之间互称兄弟姊妹,提倡实行财物公有。信徒依性别、婚姻划分小组,由组长负责纪律与灵修,以保证生活严谨。每位信徒均可自由传道,因无确定的教义标准和信仰条文,传教皆随个人意愿而为,不受布道会的约束。由于汉会的传教活动早已进入广西一带,其成员进入拜上帝会并发生影响,也属当然之事。洪秀全冯云山洪仁玕等人与那些传教士都有联系,因而拜上帝会的信仰体系与汉会有着不可否认的渊源关系。但在革命活动中,他们又[róu]合进自己的社会、政治理想及中国的传统思想,使其在许多方面与基督教大相径庭。这种“异端”趋向,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而日益显著。
拜上帝会崇拜“天下凡间大共之父”的“皇上帝”,说“大而无外谓之皇,超乎万权谓之上,主宰天地人万物谓之帝”。皇上帝是无所不能、至高无上的独一真神;耶稣基督是上帝的圣子和救赎世人的主,同时反对敬拜上帝以外的邪神和各种神灵的偶像(甚至包括天主教的圣母像)。但在基督教教义中,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和救赎世人的主,而拜上帝会却宣称洪秀全是上帝的次子。在早期,杨秀清萧朝贵曾多次声称天父(上帝)、天兄(耶稣)分别附体传旨,借以稳定局面。洪秀全事后肯定了这些传旨内容,并列为教义。杨、萧等人也曾称为天父之子和婿。晚期,洪秀全除提出天母、天嫂外,还称天兄无子,将子洪天贵福过继给耶稣为嗣子。这样,基督教关于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和圣灵(圣神)的三位一体教义,在拜上帝会中变成了“爷哥朕幼”的“上帝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