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

三国时期吴国第一位皇帝
孙权(公元182年—公元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政权的开创者,孙吴第一位皇帝,229年5月23日-252年5月21日在位,是政治家、军事统帅,称吴大帝。[1][2]
孙权父亲孙坚曾任长沙郡太守、破虏将军,封乌程侯[a];兄长孙策曾任会稽郡太守、讨逆将军,封吴侯。孙权早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遗命孙权继承其职位;[3]孙权在张昭张纮周瑜程普等人的辅佐下,统治江东,招贤纳士,镇抚山越,多次率兵击退曹操大军的进攻。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结盟,在赤壁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4]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派吕蒙袭取荆州,擒杀刘备部将关羽曹丕称帝后,孙权向魏国称臣纳贡,被封为吴王;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蜀汉国主刘备亲率大军讨伐孙吴,孙权命令陆逊率领大军迎击,在夷陵击败蜀汉大军。孙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都武昌国号吴。孙权统治江东五十余年,对内实施屯田,休养生息,兴修水利,发展经济,开拓边疆,但刑法严酷、赋税严重,直到战事减少后赋税政策才有所改善;对外与魏国蜀国时战时和,因势而变,维持了孙吴政权的长期稳定。[1]孙权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反复无常,引发二宫之争,导致朝廷动荡。[5][6]神凤元年(252年),孙权病逝,享年七十一岁,在位二十四年,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7][5]
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认为孙权在军事上略胜刘备,在政治和外交上胜了曹丕,充分显示了孙权随机应变、极纵横捭阖之能事,堪称三国时期第一流的外交家,加强了孙权对江南的统治地位。西晋史学家陈寿对此也作出了高度评价,赞誉孙权有越王勾践的英范,是才智杰出之人。[8]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