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地质博物馆

1980年开放的博物馆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于1958年兴建,1980年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隶属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是中国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国最早的省级地质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最早以矿晶收藏展示为特色的博物馆之一。[1][2]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前身为湖南省地质调查所的标本陈列储藏室,1927年成立,陈列近5000件标本和7000余件储藏标本。1958年兴建开馆,展出面积为600平方米,分为六个单元。1967年至1972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关闭,1975年重新筹备,1979年重新设计陈列馆,在原址基础上扩建成2500平方米,设七个单元。1980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共陈列各类标本、文字、图表及模型超过8000件。[3]博物馆旧馆内有八个展厅,内容包括宇宙演化、生物进化、恐龙世界、人类起源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矿产形成和矿物岩石分类以及宝玉石等。新馆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杉木冲路,占地72亩(约4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6亩(约37000平方米),主体大楼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展厅面积8000平方米,设有“序厅”“走进地球”“打开宝藏”“辛勤耕耘”“沧海桑田”“保护地球”和“石之瑰宝”等主要展厅。截至2019年,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内藏品达10000件/套,陈列展览3个,举办教育活动103次,参观人数达58万人。[1][4]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多次开展地学科普教育和宣传活动,收藏、征集、陈列、鉴定、交流各类地质、矿产等实物标本。博物馆还承担了国土资源相关领域的科普和科研项目,进行地质遗迹资源的调查、评价与评估,提供各类地学相关资讯服务,并开发相关科普产品。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以“特色立馆、科学建馆、开放办馆、人文兴馆”为理念,不断提升展陈服务、科普教育、地学研究和综合管理能力,成为了湖南传播自然资源科学与文化的重要窗口,并持续开创新时代的自然科学博物馆。[1][2]

场馆特色

该馆矿产资源陈列厅门口,是一座人工堆造的石灰岩溶洞,厅内布有湖南矿产分布大型沙盘,上面标记着湖南特有的钨、锑、铅、锌、汞、磷、[shēn]高岭土海泡石等矿产地250多处。几座独有的石英──黄铁矿晶洞辉锑矿晶洞、石膏晶洞,再现了自然界矿物生长发育状态。地球历史陈列厅陈列有转动着的巨大地球模型。其他陈列厅陈列有古生物标本800余件,如大型三叶虫、1米多长的直角石芙蓉龙、恐龙蛋化石、恐龙脚印等。矿物岩石标本有1000余件,如金刚石、辉锑矿晶簇、石英黄铁矿晶簇、雄黄雌黄晶簇、方铅矿重晶石晶簇、方解石晶簇、辰砂黑钨矿白钨矿萤石、石膏等矿物晶体以及中国首次发现的世界新矿物──香花石晶体和各种宝石玉石彩石等。其他还有矿床、区域剖面的系统成套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