芄兰

初国卿著散文
[wán]兰》是一篇散文,作者为初国卿。儿时吹毛唱歌的情境早已离我远去,但从走出《诗经》的“芄兰”到乡间的“老瓜瓢”却让我想到认识一种事物,从课本里到课本外是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然而这个过程不仅给了我们知识,也给了我们快乐,一种孔夫子教导我们的“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快乐。

正文

芄兰之思(散文)文/初国卿
芄兰[初国卿著散文]
“芄(wan)兰”是什么?这个词是我30年前刚入大学时在《诗经·卫风》里读到的:“芄兰之支,童子佩觿[](xi)。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诗的解释说“芄兰”是一种多年生蔓草,学名萝藦,可入药。后来又得知这种草结一种果实,两头尖尖,肚儿圆圆,形如纺锤,又如羊角,所以诗中用它比兴“佩觿”。“觿”就是羊角形的骨锥,古时男子佩觿,说明已能主事。关于此诗的内容,有许多种说法,多数人比较接受的是此诗以女子的口吻,说这位佩觿的“童子”本与自己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关系非常亲密。可自从他佩[]以后却对自己的态度冷淡了。于是她就生气地对他说:瞧你那假正经的样儿!这首诗,不仅生动地展示给了我们一个古时皱眉跺脚似嗔还娇的小姑娘形象,还让我记住了“芄兰”这个好听的名字。后来又读到战国时燕王喜之女芄兰公主曾以身相诱荆轲并全心爱上他,荆轲死后她则殉情的故事。于是愈加喜欢“芄兰”一词,于是总想见见这种植物到底是什么样子,但却总未如愿。然而当30年后终于在《长白山植物图谱》一书中见到“芄兰”的时候,我才惊讶地发现,原来它就是北方常见的,我小时候还曾吃过的“老瓜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