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鼢鼠

哺乳纲啮齿目动物
草原[fén]鼠(学名Myospalax aspalax)为鼹形鼠科鼢鼠属的动物。草原鼢鼠体型圆粗,尾较长,前爪粗大,眼小。成兽毛色较淡,一般为银灰色略带淡[zhě]色;幼兽毛色较深。草原鼢鼠营地下生活,不冬眠,全天活动,夜间比较活跃,怕风畏光,感觉非常灵敏,以植物为食,每年繁殖1次,每窝产仔平均2-4只。主要栖息在各种土质比较松软的草原、农田以及灌丛、半荒漠地区的草地上,分布于中国、蒙古、俄罗斯联邦。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辽宁吉林等地,多生活于草原、耕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外贝加尔地区达乌尔。

形态特征

草原鼢鼠外形与东北鼢鼠相似,但尾较长,其上被白色短毛。前爪粗大,第三趾上的爪长约10-20cm。眼小,耳隐于被毛下。
草原鼢鼠成兽毛色较淡,一般为银灰色略带淡赭色,上下唇均为白色。头顶,背部与体倔的毛色相似,毛干灰色,毛尖赭色。腹面毛干灰色,先尖污白色,尾及后足背方均被白色短毛。幼兽毛色较深,颈、背部为棕黄色。
草原鼢鼠头骨粗短,在人字嵴处成直截面,鼻骨宽平,后部较窄,明显地短于前颌骨的鼻突,颧骨与鼻骨相接处几乎成直线。老年个体的额骨与顶骨上有明显的平形嵴,鳞骨前方的嵴不大。人字嵴相当粗大。眶前孔略成三角形,额弓向两侧突出,最宽处在弓颧前部。门齿孔小,臼齿前方有一不明显的突起。听泡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