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鼠蛇

游蛇科鼠蛇属的一种动物
1
2
灰鼠蛇(学名Ptyas korros)是游蛇科Colubridae鼠蛇属Ptyas)的一种蛇类,其属名Ptyas是源自古希腊的传说中关于毒液被吐入男子眼睛故事,但该蛇没有毒性。[3][10]灰鼠蛇吻钝,头及体背棕灰色,唇缘及腹部淡黄色。眼体大且圆,瞳孔呈圆形,身体每片鳞中央呈深褐色;各鳞前后缀连黑褐色的细纵纹,类似细网纹。幼体背部具有横向、细小的白色圆形斑点,或具有狭窄的黄色横条。包括尾长在内,成年体长约一米左右。[3][7][10]
半树栖型蛇,多栖息于山区、丘陵及平原地区,并出没于草丛、灌丛、农田、河边、路边、沟边及石堆等处。昼夜出没,喜爱觅食于水田和旱地;食性以蛙、蜥蜴、鼠类及小型啮齿动物为主。[3][11]卵生,繁殖于5-6月份,每窝8-12枚卵。在安徽黄山半露天的人工饲养条件下,灰鼠蛇于12月进入冬眠期,并于下一年3月出眠。[3][7][10]在中国,灰鼠蛇广布于华中、华南、台湾等地区,并在中国境外分布于中南半岛印度北部、印度尼西亚等地[3][1]
灰鼠蛇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在2000年已被中国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但根据2019年的评估数据,灰鼠蛇因为过度捕猎等因素影响,全球种群数量在不断下降,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列为近危(NT)物种。[3][1][12]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