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美

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普罗斯佩·梅里美(1803~1870),法国现实主义中短篇小说大师、剧作家、考古学家,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中鲜有的学者型作家,也是19世纪最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家之一,1844年,入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主要作品有收集出版的剧本集《克拉拉·加苏尔戏剧集》(包括五个剧本)和历史剧《雅克团》,有长篇小说《查理九世的轶事》和中短篇小说《马铁奥·法尔哥尼》《攻占棱堡》《塔芒戈》《高龙巴》《卡门》《伊尔的美神》等。其代表作《卡门》被改编成同名歌剧,享有世界性声誉。为表纪念,巴黎十六区的其中一条街道以梅里美的名字命名。梅里美以文笔洗练,叙事清晰,内涵丰富,情节紧凑的特色在中短篇小说的领域中独树一帜,尤其是描写波希米亚人(即吉卜赛人)的性格、生活和习俗的《卡门》被著名作曲家比才编成歌剧,辉映世界艺术的殿堂,更使他名传遐迩,成为最受人喜爱的法国小说家之一。梅里美的艺术天赋来自他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母均擅长绘画。父亲当过法国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的议员,站在新兴资产阶级一边,反对没落的封建制度,王政复辟时期被流放。梅里美从小在艺术的氛围中成长,既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又从法国大革命的风暴中感受到了伟大时代的脉搏,这无疑对他日后文学创作的风格和倾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
梅里美不是多产作家,除了初期的几个短剧和两部长篇之外,只给我们留下二十来部中短篇小说,但这些已足以使他的名字与十九世纪的各个名家并列。从作品内容的广泛、反映时代的深度上看,梅里美比起他们似乎稍逊一筹,但其风格、技巧和艺术魅力却达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地步。正如他的挚友、《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所说,梅里美的风格和行文“干净利落”“不事雕琢”。的确,梅里美的小说没有冗言赘语、令人厌烦的细节描写和心理分析,像一位丽质天生的少女,不必借助脂粉,自有倾国倾城的风韵。[1]

人物经历

1803年9月28日,梅里美生于巴黎一个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雷阿诺·梅里美是一位很有才能的画家、历史学家,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从事文物保护的研究,母亲是一名美术教师,也擅长绘画。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梅里美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培养了对美术的兴趣和对艺术的精深微妙的鉴赏能力。1812年,梅里美进入父亲任教的拿破仑帝国中学,成绩优异。在校期间,他经历了第一帝国的崩溃和波旁王朝的复辟,亲眼目睹他所在的学校更名为亨利四世中学
1819年,他中学毕业,原想继承父业学习绘画,后根据父亲的安排进入巴黎大学攻读法律,但他真正的兴趣在文学方面。在大学的四年间,梅里美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从事语言的研究,学习并掌握了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古希腊语、拉丁语等,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学基础。与此同时,梅里美还致力于扩大知识面,研读各国的古典文学、哲学,甚至巫学,为今后的创作积累了广博知识。同时,他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