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从吾

明代思想家、教育家
冯从吾(1557年~1627年),字仲好,号少墟,陕西西安府长安县(今属陕西西安)人。[1][2]著名思想家、教育家[3][4]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与袁可立高攀龙同科,官至工部尚书。[5][6]创办关中书院,人称“关西夫子”。冯从吾是明代关学把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融合的集大成者,并是东林党在西北的领袖。[7][8]冯从吾早年笃信程朱理学,后转向王守仁心学,力图和会朱王之学,互救其失。[9]其著作《冯少墟集》包括:《关学编》《疑思录》《辨学录》《善利图说》等。[9]

人物生平

[明]冯从吾(1556-1627),字仲好,号少墟,长安人(今陕西西安)。著名教育家,以鲠直著称。生而纯懿。及长,有志濂、洛之学,受业于许孚远。登万历进士,授御史,巡视中城,阉人修刺[],拒不见。旋抗章言帝失德,帝大怒,欲廷杖之,阁臣力解得免。寻告归,杜门谢客,造诣益深。家居二十五年,又起为尚宝卿。累迁工部尚书致仕。卒,谥恭定。学者称少墟先生。从吾著有《冯少墟集》二十二卷,又有《元儒考略》、《冯子节要》及《古文辑选》(均著录于《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明·冯从吾《冯少墟集》书影

主要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