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表现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
德国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us)是一种艺术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的德国,并在1920年代的柏林达到顶峰,是一战后艺术和文化反思的产物。它是北欧与中欧表现主义运动的一部分,涵盖了建筑、绘画和电影等多个领域。表现主义艺术家不再将自然视为艺术的首要目的,而是通过线条、形体和色彩来表现情绪与感觉。在电影领域,这种风格通过演员、物体与布景设计来传达情绪与心理状态,而不是重视原来的物象意义。

代表电影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品包括《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1919),《盖努茵》(1920),《三生计》(1922),《泥人哥连》(1924)。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电影作品,如《不死僵尸—恐栗交响曲》(1922年,导演:F·W·穆瑙)、《火星王后》(1924年,导演:保他泽诺夫,苏联)、《大都会》(1927年,导演:弗里茨·朗)和《M就是凶手》(1931年,导演:弗里茨·朗)。这些作品不仅在德国,也对国际电影艺术产生了影响。

代表人物

伊门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