赑屃

中国古代神兽,龙生九子之一
[][],又称霸下[1]、驮碑龟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传为[a]生九子之一(一说第一子,一说第六子[3][4])。[2]“赑屃”一词首见于东汉张衡的《西京赋》,意为描写巨[áo]的力大无穷。[1][5]宋仁宗时期,丁度刊修《广韵》成《集韵》时,赑屃被解释为鳌。[1]之后,哲宗、徽宗时期,官方颁布的《营造法式》中指出赑屃为碑首,是对盘龙的称谓,而鳌是碑座,是以龟的形象制作。[5]明代后,出现了“龙生九子”的说法,赑屃被传为龙子之一,有着载重的爱好,并被确定为石碑下的龟[]位置。[6][5]形象也变化为龙首龟身[7],并沿至近代。今见于古建筑中,并视其为吉祥物,寓意长寿、负重、镇煞迎福。[8]
赑屃的形象为龙首,长着一口锋利的牙齿;龟身,长有甲壳;四肢粗壮,呈爪状,称为麟脚。作为石雕作品时,通常背上立有石碑,赑屃趴卧于地面,[2]在其脚下设有底座。[9]赑屃是祥瑞和权力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长寿与坚韧,[2]因此其也常被运用于大型墓葬。[10]
“赑屃”演变为“龙子”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御用之物,寄托了当时统治者渴望永存千古的思想。同时,赑屃的历史演变过程,也折射出了中国传统官本文化的历史缩影。[11][2]

历史溯源

赑屃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最初并非龙子,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逐渐从鳌龟发展为赑屃、再成为龙子,历史地位也不断地被提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