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学

在日本诞生的新兴学科
洛阳学”在日本诞生2009年,中国学界相继出现“故宫学”、“长安学”等新兴学科。2010年末,来自中国和日本的近二十位学者在日本共同催生“洛阳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洛阳学”虽然尚无明确的概念界定和理论体系,但是它倡导联合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广阔的视野来关注和研究洛阳,为我们诠释历史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国古都学会原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朱士光认为,古都文化是洛阳学研究非常重要的切入点。洛阳古都文化主要体现在“建中立极”的择中建都文化、礼乐文化、尊儒重教文化、佛道文化等方面。[1]

内容简述

中国历史的中心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洛阳及其周边地区。从总体上看,洛阳及其周边的洛阳盆地作为历史中心出现,最早是在和夏王朝有关的著名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600年),之后有偃师商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 300年)。其后西周建设成周(前1046年―前771年),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汉(东汉)魏时期、隋唐时期隋炀帝武则天的统治,都以洛阳城为中心北宋时期,洛阳仍然发挥着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
众所周知,洛阳群山环抱,北有邙山,西有[xiáo],南有熊耳山,东南有嵩山,位于中部平原的洛河伊河蜿蜒其间。这里水资源丰富,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的农业重叠,西部的黄土地带和东部的冲积平原相接,地处交通要道。洛阳占据着统治“中原”的最佳位置,西汉高祖刘邦,曾想在洛阳建都。北魏孝文帝为了实现封建化改革,选择迁都洛阳。之后的宋太祖赵匡胤也认真思考过从开封迁都到洛阳的问题。可见,洛阳在统治者心目中一直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