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巡洋舰

发源于利萨海战的巡海快船
撞击巡洋舰(ram cruiser)又称碰快船或者快碰船。这属于一种另类的巡海快船,或无防护巡洋舰,其由来要追溯到爆发于1866年的利萨海战。正是因为在这次海战中,舰船撞击战术创立了奇功,撞角便与大炮鱼雷一起列入19世纪海军的三大武器,在一份中国北洋海军军官的日记中就有“海战攻敌首重用炮、次则鱼雷……次则撞嘴”之类的记载。

交通工具简介

撞击这种古老的战术在利萨海战的炮声中复活了,各国新造的军舰大都开始装上撞角。英国著名的舰船设计师伦道尔则干脆开始着手设计一种以撞击作为主要作战手段的军舰,在他想像中,这是一种小型、高航速、造价低廉的军舰,可以“追赶、碰坏铁甲舰”,用低成本、小型的军舰去打败傻大黑粗的铁甲舰,恰好就是那个时间段上各国热衷的话题,铁甲舰过时论甚嚣尘上,蚊子船、碰快船都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直到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爆发,在弹雨纷飞中“不稍退避”的中国铁甲舰“定远”、“镇远”的出色表现,有力地证明了铁甲舰的价值,巨舰大炮重新抬头,而之前的铁甲舰过时一说就渐渐没人再提起了。
撞击巡洋舰主要运用冲角作战,其追求的战术是偷袭、突袭。因此在设计上着重强调高航速、外形简洁、隐蔽,颇有几分隐形军舰的味道。但低矮的造型使得军舰的航海性能受到影响,无法适应在远海作战,1894年9月17日爆发的中日黄海海战中,中国方面的舰队里即有两艘撞击巡洋舰“超勇”、“扬威”,这两艘军舰在海战中的命运似乎预示了这类军舰的前景,无防护巡洋舰生存力低下的缺陷,加之撞角战术使用上的不确定性,使这种另类的巡海快船最终归于沉寂。
快碰船者,行海备战之船也,船身全用钢壳,不取其厚,并无铁甲。配炮大而不多,船头仍装钢刃。体质既轻,吃水自浅,转动自买。另出新意,造为极速极省煤之机器,每点钟能行二十余海里,胜可速追,败可急走。敌欲击以大炮,取准较难;欲冲以水雷,躲闪较易。且碰船之为用,两舟翔迎距,相机一搏,如鸷鸟之下击,捷不及瞬,势险节短,惟快乃神。否则反受碰于人,而利害天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