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云陔

中国楚剧演员
沈云[gāi](1905年-1978年)是中国楚剧演员,工旦。他出生于湖北新洲,少年时以“十岁红”艺名开始登台演唱花鼓戏。沈云陔在乡间学艺后来到武汉,他精心研究总结各种剧种名家的长处,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沈派艺术风格。他的表演风格朴实大方,能够塑造出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形象鲜明,生动传神,深受人民喜爱。 沈云陔是一位爱国艺人,早年与楚剧界人士一起组织工会,废除了封建把头的“包工制”。1927年,在共产党人李之龙的领导下,他成立了楚剧进化社,编演了具有教育意义的新戏。1938年,他参加了郭沫若和田汉领导的歌剧演员战时讲习班,组织了流动宣传队第二队,在四川进行抗战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云陔致力于戏曲改革。他曾担任武汉市戏曲学校副校长,中国戏剧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武汉市楚剧团团长,以及湖北省楚剧团顾问。沈云陔的代表作品包括《庵堂认母》、《宝莲灯》和《杀狗惊妻》等。他于1978年去世,享年73岁。

人物经历

沈云陔(1905〜1978年),黄冈周铺沈家大湾(今属武汉新洲)人。从小热爱戏曲,逢年过节常和农民一起演唱花鼓戏。1918年拜名丑李小安为师,习旦角。1919年加入职业花鼓戏班,演于黄冈黄陂一带乡镇。1921年受聘于汉口花鼓戏春仙班,广泛吸收名家之长,自成一家。所演《观画》、《访友》一类闺秀戏大方华美,感人至深。1926年冬,参与筹备组织楚剧工会,废除封建把头的“包工制”,参加李之龙领导的楚剧演员训练班,改编新剧(即话剧)《父之回家》(原名《父归》)和《费公智自杀》,编演《新蓝桥会》、《小媳妇回娘家》等现代剧,并在“血花世界”(原新市场今民众乐园)演出《玉莲汲水》、《思凡》、《吕蒙正泼粥》等革新剧目。1928年起,与李百川合作,在天仙班领衔演出,延请高月楼、章炳炎段殿坤等大批著名楚剧演员加盟,又礼聘武功教师和剧作者,编演《箱中冤》、《天雨花》、《三门街》等新戏。还对化妆、服装、乐队和布景进行全面改革,使得“天仙班”在汉演出持续10年之久。
1938年,参加郭沫若、田汉领导的留汉歌剧演员战时讲习班,并组建问艺楚剧宣传第二队,向后方撤退。途中解私囊雇船,终保全队到达重庆,并在一园戏院演出。不久一园戏院被日机炸毁,沈得高月楼之助,以金银饰物作抵押,贷款重建戏院演出,全队职工生计得以维持。沈辗转重庆和川南各地,积极宣传抗日,演出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岳飞》、《新雁门关》等新编剧目,坚持八年抗战,直至日本投降。郭沫若曾为沈题写七绝:“一夕三军楚歌,霸王垓下叹奈何。从兹艺事浑无敌,铜琶铁板胜干戈”,以表彰问艺楚剧二队和沈的爱国精神。1946年秋率队由四川返汉,与美成戏院的关啸彬李雅樵等人组建民乐楚戏院,继续演出。
武汉解放后,沈致力于楚剧的改革和发展,率先移植演出《白毛女》、《九件衣》、《红娘子》等剧。1950年倡办楚剧女演员训练班,以扩大楚剧演员阵容。1952年发动个人集资,接受中南戏校停办后转业的一批学员,开办楚剧演员训练班,该班不少人后来成为楚剧的骨干。1957年礼聘麻城高腔老艺人进团,挖掘、整理、吸收湖北[gāo]腔音乐和剧目,丰富了楚剧的声腔和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