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军

东汉末年张角等领导的起义军队
黄巾军是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月到十一月期间,创立太平道的巨鹿郡人张角以宗教形式组织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起义军头裹黄巾为标志,故称为黄巾军。[1][2]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3]巨鹿人张角,以符咒给群众治病为手段传播太平道,发展教徒数十万人。[1][4]张角计划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三月起义,因教徒唐周告密只得提前起事。起义军头裹黄巾各自为战,其主力分布在三个地区。张角三兄弟领导冀州黄巾军,波才彭脱领导[yǐng]黄巾军和张曼成领导南阳黄巾军。随即朝廷派兵镇压,起初黄巾军与其交战接连胜利,之后逐次被击破。同年六月,颍州黄巾军大败于左中郎将皇甫嵩;同年十一月,南阳黄巾军与右中郎将朱[jùn]僵持一个多月后终被镇压,冀州黄巾军先后在广宗、下曲阳因作战失利而全部阵亡。[1][4][2]至此黄巾军主力起义失败,其后黄巾余部纷纷再起,青州黄巾军终因军队给养不足而归降曹操张燕领导的黑山军常年活动在太行山脉,终被曹操收编为“青州兵”。[5][6][3]
黄巾军起义被视为三国历史的开端。[7]历史学家田昌五安作璋认为,黄巾起义以宗教的力量进行组织,虽然被分割镇压,但实际上摧毁了东汉政权的腐朽统治。[8]历史学教授黄今言认为,黄巾农民起义后,东汉政府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力,全国陷于军阀割据的混战之中。[9]历史学家杨宽认为,曹操以收编青州黄巾军起家,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历史任务。[10]

名称由来

张角带领的“太平道”教徒起义时,都头绑黄巾作为标志,时人称为“黄巾军”。学者方诗铭认为“黄”为原始道教的标志,“黄巾”则是对原始道教尊神黄神越章的尊崇。[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