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乾

中国戏曲音乐家、剧作家、戏曲理论家
王兆乾(1928—2006),本名济生,字兆乾,山东临沂人,生于济南市,戏曲音乐家、剧作家、戏曲理论家。生前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黄梅戏研究会总干事等职,为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2]
王兆乾于1947年在贵州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读书时参加学生运动,后辗转到大别山,任音乐教员。1949年,他编演了黄梅调《王贵与李香香》。1952年,完成了专著《黄梅戏音乐》的初稿,后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安庆黄梅戏团应邀赴上海演出,他整理改编了《打猪草》《闹花灯》《路遇》的传统唱腔,并为现代戏《新事新办》《柳树井》配曲。[1][2]
1954年,王兆乾开始整理岳西民间“围鼓坐唱”、池州青阳腔等剧种的剧本与曲谱。此后,王兆乾致力于民间文艺资料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还于20世纪80年代初与几位艺术家共同倡议并参与创办了第一份黄梅戏专业刊物 《黄梅戏艺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又参与筹建黄梅戏研究会,并任副总干事,还促成了全国傩戏学研究会的成立。晚年期间,他发表、出版的关于傩戏、傩文化的论文、专著达百余万字。2006年,王兆乾因病逝世。[3][4]
王兆乾先后为《窦娥冤》《赵桂英》《红灯志》等多部黄梅戏配曲,并创作和整理改编了《女驸马》《洪波曲》《窦娥冤》《金沙泉》等多部剧本。在戏曲理论研究方面,他发表了论文《傩与中国的傩信仰》《巫风·傩俗·戏剧》《董永遇仙故事的演变》等多篇,专著有《武宁采茶戏唱腔集》《安徽省贵池市刘街乡太和章村的傩神会》等八部,被誉为“真正的黄梅戏音乐的开拓者”。[3][4]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