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戆章

汉语拼音文字首倡者
卢戆章(lú zhuàng zhāng,1854年12月18日-1928年10月28日),字雪樵,又字雪庵,福建同安人,汉族中国清末切音字运动中第一个提出切音字方案的人。[1][2]
卢戆章18岁考秀才未中,移居厦门。后到新加坡谋生,兼学英文。25岁回厦门,以教华人英语和西人华语为业。卢戆章受到民间方言韵书十五音》和厦门话教会罗马字的影响,认为要强国救亡、普及教育必须先有一套"字话一律”“字画简易”的切音字。经过10年研究,于1892年拟成“两字合切成音”的厦门话切音字方案,字母采用拉丁字母及其变体,取名《中国第一快切音新字》。[1]
卢戆章写出了厦门话的切音字专著《一目了然初阶》,书中拟定了他称为“中国第一快切音新字”的拼音方案,这是中国自创的第一个拼音方案。并且周恩来总理在政协报告会上,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一文中对卢戆章的历史功绩作出肯定。[2]

人物生平

1854年12月,卢戆章出生于福建同安县古庄乡。他自幼聪颖,9岁入学,18岁参加科举,县考名列前茅,府试却落第,从此不入科场。卢戆章在邻村英[dài]头执教时,恰逢“西学东渐”,受西方文化影响尤深,故与科举制度进一步决裂。他说:“求学期于济世,寻章摘句胡为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