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话

中国地方语言
厦门话(厦门腔闽南语)旧称厦语,闽南语的代表音,属于闽南语当中的闽台片(泉漳片),与闽南语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但在口语方面,虽与闽南语同为漳泉腔,在音韵上也有着极高度的对应,但由于分化时间的早晚以及历史背景的不同,仍有着细部的差异,特别是在词汇方面较为明显。
学术上因为标准闽南语原有8个音,因此有的学者(主要是大陆学者)依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的次序编号,编为1至8,而厦门话中是将阳上并入阳去,因此有的学者编号时省去阳上,并将其后的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各提前一号,编为1至7。
由于漳泉滥在海外较为普遍,因此CCTV等官方广播也将厦门话作为朗读闽南语的代表音。近年来厦门外地人员增多,使得厦门话开始有消失的迹象,保护和传承厦门话逐渐受到市民的关注。

形成由来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定,厦门被 迫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厦门岛鼓浪屿迅速发展,吸引泉州漳州等各地闽南人口流入,口音融合,促使了现代厦门话的形成,近代成为了闽南语的代表音,属于闽南语当中的漳泉腔,因形成历史雷同而与闽南语有着高度的相似性。闽南语传入广东、东南亚及海外者称为福建话,通行范围包括泉州、厦门、漳州三市及其所辖的县市和台湾地区、广东海陆丰惠东部分地区共有3千8百多万人说闽南话。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香港以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闽南籍华侨、华裔也有说闽南话的,虽然各地的闽南话有一些腔调差异,但是基本上能彼此通话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