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

东北地区民间歌舞
东北秧歌,主要流传于东北三省[1]泛指东北地区的秧歌类民间舞蹈,如高跷秧歌、寸跷秧歌、地秧歌、早船、竹马、太平车、跑驴等。[2]东北秧歌流传至今约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源自清朝,诞生于顺治康熙年间。[1]移民将各地艺术形式带到东北,与各民族的舞蹈融合在一起,形成独具韵味的东北秧歌。[3]
东北秧歌,主要表演形式有“高跷秧歌”“地秧歌”和“寸跷秧歌”三种形式。[2]过去东北秧歌多流传于农村地区,在过年、[4]组织祭祀、祈神等活动时会扭起秧歌。[5] 现在东北秧歌则成了人们锻炼身体的活动项目。[6]东北秧歌则以戏曲服饰为主,以所表现的人物而定服饰。[7][8]最常见的道具是手绢与扇子。[1]东北秧歌的韵律,主要是以上身动律的扭、摆、圆,和双膝盖屈伸的软、硬、颤来体现的。[9]
东北秧歌文化是传统民间歌舞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秧歌文化仍是一项长期重要的社会任务。[10]2006年,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23年初,东北地区共有六项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12]

命名与定义

东北秧歌,泛指东北地区的秧歌类民间舞蹈,如高跷秧歌、寸跷秧歌、地秧歌、早船、竹马、太平车、跑驴等,丰要流传于辽宁黑龙江吉林三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