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倧

朝鲜王朝第16任君主
[zōng]朝鲜语:이종,1595年—1649年),朝鲜王朝第16任君主[1](1623年—1649年在位)。字和伯,号松窗,乳名天[yìn]。本贯全州,生于海州,是朝鲜宣祖李昖之孙,定远君朝鲜元宗[]之子,光海君李珲之侄。李倧初封绫阳君,天启三年(1623年)与西人党金[liú]、李贵等人发动宫廷政变(仁祖反正),推翻伯父光海君,继承王位。天启五年(1625年)获明朝册封为朝鲜国王。在位期间内忧外患不断,内部从李适之乱开始,各种叛乱或阴谋层出不穷;外部则处于明亡清兴的东亚剧变期,朝鲜遭遇后金(清)的威胁与侵略,先后经历了丁卯胡乱丙子胡乱两次蹂躏,李倧被迫在崇祯十年(1637年)向清朝皇帝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并接受清朝册封为朝鲜国王,使朝鲜的宗主国从明朝变成清朝。
顺治六年(1649年),李倧[hōng]逝,庙号仁祖(初定为烈祖),谥号宪文烈武明肃纯孝大王(清朝赐谥庄穆,朝鲜内部不使用),葬于长陵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十一月初七日,李倧出生于朝鲜黄海道海州,是定远君之长子。当时正值壬辰倭乱期间,各王子被安置于海州,所以他就出生在那里。他深得祖父宣祖[yán]的宠爱,从两三岁开始就被抚养于宫中,宣祖给他取名为倧,小字天胤。所谓“天胤”指上天的子嗣,据说当时还是王世子的光海君对这个小字颇感不悦,这也被视为宣祖的深意所在。他受学于舅舅具[chéng],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被宣祖封为绫阳都正,不久后晋升为绫阳君。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同南人出身(光海君时变成西人)的大臣韩浚谦之女(后来的仁烈王后)完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