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丝分裂

生物学术语
有丝分裂(Mitosis),又称间接分裂,是真核细胞将其细胞核染色体分配到两个子核之中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最早1880年由E. Strasburger首次在植物中发现,1882年W. Fleming 首次在动物中发现。[1]
有丝分裂与细胞质分裂被定义为细胞周期的分裂期,或M期;该过程产生两个与母细胞基因相同的子细胞。这个过程一般约占整个细胞周期的10%。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动物和低等植物)。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1]
有丝分裂过程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规律性。中间的事件被分为几个互相前后联系的时期。这些阶段分别为间期、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间期时,染色体会复制以进行后续的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期间,染色质形成染色体对,并被纺锤丝牵引,将姊妹染色单体拖至细胞两极。之后细胞进入细胞质分裂,产生两个基因组成相同的细胞。[1]
有丝分裂对于染色体数量的维持有重要意义。表观遗传机制使基因的活性通过有丝分裂来传递。有丝分裂中的错误会因细胞凋亡杀死该细胞,或导致突变而致癌。[1][2]

分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