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脐疝

婴儿脐疝
婴儿脐疝指婴儿肠管自脐部凸出至皮下,形成球形软囊,易压回,较常见。约20%的足月儿存在脐疝,而早产儿的发病率高达70%~80%。婴儿时期两侧腹直肌前后鞘在脐部未合拢,留有缺损。各种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腹泻、过多哭闹等,可能促使脐疝的发生。婴儿脐疝表现为脐部可见一球形或半球形可复性肿物。小儿安静卧位时,肿块缩小或消失,脐部皮肤松弛。哭闹、咳嗽、直立等使腹压增大时肿物出现。婴儿脐疝大多数可在生后1年内自然闭合,无须特殊治疗。闭合晚、疝囊较大,以及发生嵌顿者需手术治疗。在极少数情况下,儿童脐疝可发生嵌顿(不能通过手法复位)或绞窄(嵌顿性疝内容物血供不足),甚至破裂。

就诊科室

  • 小儿外科、儿科、普通外科

病因

  • 脐疝的发生原因与脐部的解剖特点有关。在胎儿期脐环下半部通过脐动脉和脐尿管,脐环上部通过脐静脉,婴儿出生后,这些管道随即闭塞而变成纤维索,与脐带脱落后的[bān]痕性皮肤相愈合,因此该部是一薄弱区,这就产生了脐疝发生的条件。
  • 脐疝的形成还与腹壁肌肉的发育有关,在婴儿时期,两侧腹直肌及前后鞘在脐部尚未合拢,这就使脐疝更容易产生。在上述条件下,各种使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如咳嗽、腹泻、过多哭闹等,皆能促使腹腔内容物经未愈合的脐环外突。突出的内脏多为大网膜或小肠,囊壁与其内容之间一般无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