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雅集

王羲之在兰亭举办的诗词会
兰亭雅集,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上巳节”,时任会稽内史的右军将军、大书法家王羲之,召集筑室东土的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共42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办的诗词会。[2][3]
“雅集”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集会,内容主要有修[]、赏画、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品茶闻香、议论学问等,体现了古代文士的一种文化情结与艺术状态。[4]在这次兰亭聚会中,王羲之等十一人皆作四言和五言诗一首;郗昙等十五人各作诗一首。最后成诗三十七首,编为《兰亭集》。比《兰亭集》更引人注意的是王羲之在雅集后写的《兰亭集序》。[1]
永和兰亭雅集的举办,得到了后世文人、书家的继承和弘扬,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批文人、书家相聚兰亭举行雅集活动。兰亭雅集已形成一道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景观。[5]

名目由来

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