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四教

清初陕西按察使司副使
张四教(1602年5月22日-1695年2月4日),字道一,号芹[zhǐ],是明末清初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原籍山东莱芜县南台庄,后迁居莱芜县文字现庄。张四教于1645年举人,1646年进士。他先后担任山西平阳府推官、吏部考功司主事、兵部车驾司主事、兵部都捕员外郎、山西按察使司[qiān]事和提学道,以及陕西按察使司副使和西路兵备道[1]。他还被封为通议大夫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他被崇祀为乡贤。张四教著有《大榆山房诗集》、《独宦斋稿》和《榆山讲义》等著作。他以其厚德和政绩而闻名,曾在灾荒时期积攒粮食以救济饥民,并在任职期间展现出出色的司法能力。

简介

张四教,字道一,号芹沚,公元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出生于今山东省莱芜市和庄乡张家台村。其父张布,以厚德著名,曾积攒粮食三千石,后来遇到灾年,便把粮食全部拿出,任凭饥民借贷,不久粮食告罄,于是将一千多张借据全部烧毁,有人来偿还则坚决不受。万历末年遇大灾荒,县令知其贤良,让其管理煮粥施粥工作,他竭尽职责,救活饥民无数。这时张布还没有婚配,由于他的善举,人们都相信他一定会有儿子。后来张布娶妻董氏,一共生了三个男孩,张四教便是其第三子。
据说,在董氏即将临盆的那天晚上,熟睡中的董氏梦见一位自称是山西提学副使的人前来拜[],醒来后便生下了张四教。她又惊又喜,急忙将梦中的情形告诉了丈夫,张布听后大为诧异,认为此子日后必成大器,于是引用儒家经典《论语》中的名句“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将第三子起名叫“四教”,又引用“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这句话为其取字“道一”,寄予厚望。
张四教从小聪慧好学,弱冠即为诸生,所作文章称雄于齐鲁之间,为朋友推重。但是明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使得张四教很难有所作为,于是隐居读书,不预世事。他的父母也在这期间先后去世。清朝定鼎,天下安,张四教开始应考,于顺治二年乡试中举,次年考中进士,被清廷任命为山西平阳府推官,因履职期间“司法平、折狱敏”,“断狱明决”,仅九个月,抚按交章上奏,以政绩卓异赐貂绣,升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兵部随驾员外郎,皆能胜任,超授山西提学道按察司副使,提都学政。课士先看德行,再看文艺,能够准确预测士子能否发迹以及时间的早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