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中东战争

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而发起的战争
第二次中东战争(The Second Arab-Israeli War,Suez Crisis),是埃及与英国、法国、以色列于1956年10月29日至11月6日,围绕苏伊士运河最终归属权而展开的战争。因发生在苏伊士运河及西奈半岛地区,又称为苏伊士运河战争、西奈战役等。[3][1]
在1948年至1949年的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等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矛盾加深。[6]1952年7月22日,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法鲁克王朝对埃及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以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为总统的政权,并致力于将英国殖民势力赶出埃及。1956年,英军撤出埃及,结束了英国对埃及74年的殖民统治。[1][7]同年7月26日,纳赛尔总统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这一举动令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不安。于是英国、法国、以色列制定了“卡代什”计划,决定联合进攻埃及夺取苏伊士运河掌控权、扼杀埃及革命。[8][1]
1956年10月29日下午,以色列部分军队集结于以埃边境,并通过运输机空降至埃及境内的米特拉山隘,第二次中东战争开始。埃军迅速调动军队准备实行针对以军进攻西奈半岛的反击计划。30日至31日,以军占领了萨马德、纳赫勒、阿布奥格拉等地区后进入防御状态,等待英、法加入战争。[3][9]
30日,英、法两国向埃、以两国递交最后通谍,遭到了埃及政府的拒绝。通谍发出后25小时,英、法联军正式加入第二次中东战争。[10][11]英、法空军自10月31日下午开始对埃及机场展开轰炸,埃军各部队被迫撤离西奈半岛后,以军趁势占领西奈半岛各阵地。[12]11月1日至5日,以军陆续占领了加沙沙姆沙伊赫[12]英、法军队于5日空降至塞得港、富阿德港,并对埃军展开空袭轰炸。6日,埃及军队被迫炸毁船只并封锁了运河。[13][14]
自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国际社会对英、法、以三国的侵略行为进行了谴责。联合国于11月2日通过了关于中东立即停火的997号决议。阿拉伯国家先后与英、法两国断交。中国政府两次发表声明,要求停战。美军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命令下进入戒备状态苏联也提出了采取美苏共同行动的方式,迫使英法两国接受联大的决议。[11][14]最终英、法两国于11月6日下午接受了停火协议,以军于11月8日同意撤出西奈半岛地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