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序数为17的非金属元素
氯(Chlorine)是原子序数为17的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VII A族,元素符号为Cl,原子量为35.45,电子排布为[Ne]3s23p5,常见化合价为-1、+1、+3、+4、+5、+6和+7,其单质氯气是一种有异臭和强烈刺激性的黄绿色气体。[1][2][3]氯在自然界和动植物体内主要以氯离子(Cl-)的形式存在,最常见的氯化物是盐(NaCl)。氯的化学性质活泼,活泼性仅次于[]和氧,[7]亲和力强,能与一切普通金属和许多非金属直接化合,可作强氧化剂氯化剂[8]氯是有机化工和无机化工制品的重要原料及中间体,广泛应用于纺织业造纸业、橡胶工业、医药、农药及金属冶炼等。[7]
氯元素在动植物中均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可以维持人体渗透压平衡、调节人体细胞、组织液和血液的酸碱平衡、调节人体内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帮助消化、促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运输、稳定细胞电位并促进植物生长。[9][10][11]氯气有剧毒,中毒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肺水肿等,严重会导致死亡。氯可助燃,与易燃气体混合会发生爆炸,[12]所以日常接触时要注意防护。

历史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氯化物的存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知道食盐在饮食上的应用,[10]中国最早使用的调味品便是盐,[13]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14]中国盐的发现可追溯到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和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15]
因为氯元素很少单独存在,所以对氯元素的确认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研究。[7]1774年,瑞典药剂师舍勒(C.W.Scheele,1742-1786)发现盐酸二氧化锰的反应可生成一种黄绿色伴有刺鼻味道的气体,闻到后会导致身体不适,且这种气体可以溶于水,使水带酸味,能漂白有颜色的花朵和腐蚀金属,但他不认为这是一种新元素,称这种气体为“脱燃素的盐酸”。[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