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支气管炎(Bronchitis)是支气管内膜的炎症,支气管运送空气进出肺部,患有支气管炎的人经常咳出稠厚黏痰,且黏痰会变色。[5]根据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1]急性支气管炎通常是由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引起,非常常见。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更为严重的疾病,通常是因吸烟引起支气管内膜的持续刺激或炎症。[5]
1808年,英国医生查尔斯·巴德姆(Charles Badham)首次描述了支气管炎,并将这种疾病的急性形式命名为:急性支气管炎。巴德姆还区分了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6]
急性支气管炎大多为病毒导致,少部分为细菌或不典型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导致,冷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及花粉、真菌抱子等致敏原也可以导致。[2]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环境因素与机体自身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免疫功能紊乱、气道高反应性、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年龄增大等机体因素和气候等环境因素均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吸烟是最重要的环境发病因素,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1]
急性支气管炎通常起病较急,全身症状较轻,可有发热。初为于咳或少量黏痰,随后痰量增多,咳嗽加剧,偶伴痰中带血。咳嗽、咳痰可延续2~3周,如迁延不愈,可演变成慢性支气管炎。伴支气管痉挛时,可出现程度不等的胸闷气促。慢性支气管炎通常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而使病情加重。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急性加重系指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突然加重。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可以是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1]
支气管炎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劳累,防止感冒。改善生活卫生环境,避免接触污染空气及过敏物质。[1]戒烟,避免受凉;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7]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还可接种相关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