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容

通过极化电解质储能的化学元件
超级电容(Supercapacitors),又名电化学电容器[1]是一种功率型的储能器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活性炭多孔电极电解质组成的双电层结构获得超大的容量,从而用于储存电能[1][4]超级电容根据储能机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双电层超级电容器和赝电容器(法拉第赝电容)。[5]与普通电容器相比,相同重量下超级电容的电能储存量和放电时间要高出成百上千倍,而功率只有普通电容器的1/10左右。[4]
20世纪70年代,美国日本发明了超级电容器并实现了产业化。[2]2020年2月,总部位于法国普罗旺斯的下一代能源存储系统制造商NAWA Technologies宣称将推进大规模生产下一代超级电容电池来解决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的问题。[6]超级电容器是同等体积的普通电容器储电容量的数万倍,深度充放电循环寿命可达几十万次,同时具备超低温冷启动和免维护等特点,是未来智能电网关键支撑部件,可用于储能、电网调频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2][3]

历史沿革

18世纪中叶,荷兰莱顿大学马森布罗克 (PieterVan Musschenbrock) 与德国冯,克莱斯特 (Ewald Geory Von Kleist) 研制出莱顿 (leyden)瓶,被公认为是所有电容器的原型。[7]
1879年,亥姆霍茨(Hermann Ludwig Ferdinand Von Helmholtz) 发现界面双电层现象,并提出了双电层理论。[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