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熙载

清代篆刻家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yáng],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征诸生。晚清杰出书法家、篆刻家。博学多能。少为包世臣入室弟子。精小学,恪守师法,又能自成面目,为世人所崇尚。兼作写意设色花卉,风韵绝俗。精金石考证,著有《通鉴地理今释稿》《晋铜鼓斋印存》《师慎轩印谱》《吴让之印谱》等行世。[1][2]
吴熙载一生清贫,篆书隶书邓石如,行书和楷书取法包世臣。书法功力虽深,但受邓石如和包世臣的束缚太深,未能创造自己的风格。亦善画。一生成就最大的是篆刻,篆刻得邓石如精髓,而又能上追汉印。晚年运刀更臻化境,在浙派末流习气充满印坛的当时,将皖派中的邓派推向新的境界,对清末印坛的影响很大。吴熙载一生刻印数以万计,但多不刻边款,以致流传甚少。[3][4]

艺术成就

吴煕载,原名廷飏,字煕载,后因避穆宗载淳讳更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征人。他长期寓居扬州,以卖书画刻印为生,晚年落魄穷困,栖身寺庙借僧房鬻书,潦倒而终。吴煕载是包世臣的入室弟子。其行草学包世臣,篆隶及篆刻则师法邓石如。尤其是篆刻,不仅自成面目,而且进一步完善了邓派印风,后来学邓派印者,多从吴让之入手。吴煕载以篆书隶书最为知名。其篆书点画舒展飘逸,结体瘦长疏朗,行笔稳健流畅。古朴虽不及邓石如,而灵动典雅似则过之,颇具妩媚优雅之趣,在晚清书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来的赵之谦吴昌硕均有影响。

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