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氟碳化合物

只含有氯、氟和碳的有机物
[]碳化合物是一类只含有氯、氟和碳的有机物,也被称为氟氯烃或氯氟化碳。它们因为低活性、不易燃烧及无毒而被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作为制冷剂、压缩喷雾喷射剂和发泡剂。然而,氯氟碳化合物的使用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因为它们消耗大气层中的臭氧,导致臭氧层的破坏。为了减少这种破坏,1996年前后,签署国逐步减少使用并最终停止使用氯氟碳化合物。其中,代表性物质是三氯氟甲烷,而氟利昂是包括二氯二氟甲烷在内的数种由科慕生产之卤碳化合物的商标名称。许多氯氟碳化合物已经被淘汰,被其他产品如氢氟碳化物(HFCs)所取代,例如R-410A和R-134a

简介

历史氯氟碳化合物(英文学名:Chlorofluorocarbons 简称:CFCs)是由一群美国科学家于1928年人工合成,用作冷藏器的冷冻剂雪种),因为过往的冷冻剂(例如氨及二氧化硫)都易燃或有毒。其后,氯氟碳化合物被广泛使用,直至科学家意识到氯氟碳化合物的害处为止。产生氯氟碳化合物由一个烷烃卤化反应﹝自由基取代反应﹞与氟、氯份子结合而成,而[wán]烃的氢原子会被氟或氯原子所取代;仍有氢原子未被取代的则称为含氯氟烃(HCFCs)。
尤其是对臭氧层的破坏,部份使用后的氯氟碳化合物升到同温层。由于其低活跃性、低生物降解性及不溶于水,氯氟碳化合物很难被分解。氯氟碳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会分解出氯气自由基,破坏臭氧(臭氧减少与氯氟碳化合物)。由于此等破坏是连锁反应,故威力相当惊人。据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近十万个臭氧分子。
CFC 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