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带桥

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境内唐代桥梁
宝带桥,又名“长桥”,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镇(今长桥街道),傍京杭运河西侧,跨澹台湖口,与赵州桥卢沟桥等合称为中国十大名桥,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1]宝带桥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年~819年),为刺史王仲舒主持建造,为筹措建桥资金,王仲舒带头将自己身上的宝带捐出来,宝带桥之名由此而来。又有说因桥似宝带浮于水上而得名。[2]
南宋绍定五年(1232年)重建。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重修。清康熙九年(1670年)被水毁,十二年(1673年)修复。清同治二年(1863年)因战乱,拆去宝带桥第九孔,导致26孔拱[xuàn]连续塌落,同治十一年(1872年)修复。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寇飞机炸毁南端6孔拱碹。1956年上半年,南6孔按照原结构原形式修复。[3]
整桥采用53孔连拱薄墩形式,多孔连缀,全长316.08米,桥面宽4.1米。宝带桥北起第14孔逐渐加大隆起,第15孔最大,径跨6.95米,矢高7.5米,除此之外,其余各孔平均径跨约4米,矢高约2.05米。[4]
2001年6月,宝带桥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宝带桥成为其中重要的遗产点之一。[5]

建设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