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间银鱼

鲑形目银鱼科间银鱼属动物
长江银鱼学名:Hemisalanx brachyrostralis),又名长江银鱼、短吻间银鱼,俗称面条鱼面鱼[kuài]残鱼,属鲑形目银鱼科银鱼亚科间银鱼属,与白虾、白水鱼被俗称为“长江三白”。[1][2][3][4]长江间银鱼成鱼最长约14厘米,重5克左右。其体细长,略呈圆筒形,后段较侧扁;头部平扁,呈三角形;口大,吻长而尖,上、下颌骨和口盖都生有细齿;背鳍位于体后四分之三处;体无鳞,鲜活时体柔软透明,为一年生鱼类。[2]
长江间银鱼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湖泊中,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半年达性成熟,1冬龄鱼于4~5月从江河中进入湖泊,在湖边水草丛生地繁殖。亲鱼生殖后个体会显著瘦弱,不久便死亡。[2][3]
长江银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尤其以产卵前的银鱼最为美味,除用作鲜鱼食用外,多晒干外销,其干制品商品名为“燕干”。[2]

生物学特性

长江间银鱼属鲑形目一年生小型鱼类,在分类上属银鱼科,共8属22种,分布在亚洲东部的日本朝鲜越南中国,尤以我国种类最多。在这22种银鱼中,经济价值较高和适于移植的种类首推长江间银鱼和太湖新银鱼长江间银鱼主要分布于东海、黄海渤海沿海及长江、淮河中下游河道和湖泊水库,属河口性鱼类,天津长江间银鱼就是渤海中的一种,现已在我市塘沽汉沽等水库陆封形成淡水定居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