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尺道

古商道
五尺道是中国战国时代修筑的一条连接中原、四川云南的通道。[1]因为这条道路仅有五尺之宽,所以被称为“五尺道”。[2]现残存长约350米,道宽5尺,每级尺阶宽窄高矮不等,自秦以来就是入滇川的必经要冲。[1]
公元前250年,李冰作为蜀郡的一名太守被秦王派去主持修整道路,这条路从僰道(今宜宾)到夜郎黔西、滇东),山险石坚,开凿困难,李冰采取积薪烧石办法,使巨石松裂,然后凿石开路。公元前211年,常頞又被派去继续这段道路的修筑工作,这条路在常頞的规划下得以继续向前方延伸,直至曲靖附近。五尺道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地位,它是第一条从中原大地通往云南边境并且由政府正式组织并委派官员对其进行修筑的官道。正是有了这条道路,中央王朝才开始对西南夷进行一系列的开发与经略。五尺道为中原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入西南地区以及中央王朝对西南边疆开发治理夯实了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2]
另据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段渝教授对《史记》中所载的“蜀故徼”分析研究指出“蜀故徼”就是西南夷诸族经由五尺道通往蜀地的途中所设置的关隘,蜀与西南夷早有直接商道可通,在秦王朝“略通五尺道”以前的商周时代就已经存在。[3]

简介

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区兴修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