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浦

江苏省连云港港前身
大浦,现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猴嘴街道,旧称大浦港,兼有海、河运输之便,为淮盐集散地之一。1905年,大浦作为海州的商埠开放,1921年2月,大浦以“胶海关海州分关”的名称,正式对外开放,1925年7月1日,陇海铁路徐海段通车至新浦、大浦。
新浦和大浦两相依托,河海双向联运,促进经济繁荣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然而大浦港所在的临洪口是沭河的主要入海口,历史上受黄河夺淮的影响,极易淤塞,1933年临洪口淤塞更为严重,又不值得全力疏浚,重新在孙家山、老窑(今连云港港)另筑新港。
1933年陇海铁路延伸到连云港,1934年连云港港口的一号码头投入使用,大浦30年发展繁荣,开始渐衰,解放初设立大浦镇,1958年划归猴嘴镇,成立大浦社区。

历史背景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是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政策的根本转变,即中国由一个商品输出国变为一个资本输出国,富了外国,穷了中国。《马关条约》第四条:“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械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由于“利益均沾”各殖民国家都可照此办理,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重。为保护本国利益,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要求政府制定政策,挽回利权。清政府正是在割地、赔偿、权益瓜分的情势下,被迫采取的开放通商口岸、设厂自救的国策。新浦的发展和繁荣,临洪口的自行开放,大浦港的建设正是在这一政治背景下产生的新生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