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哈出

元末明初名臣
纳哈出(约1320年-1388年)是元末明初的名臣,官至太尉,属于蒙古札剌亦儿氏。他是成吉思汗的大将木华黎的孙子[1]。纳哈出最初担任太平路的万户,但在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攻克太平时被俘。由于他是名臣后人,他劝降朱元璋,但并未归顺,因为他心系元廷。朱元璋给予他一笔银两并放他回去。元顺帝封他为丞相,后来又封他为太尉。元朝灭亡后,纳哈出驻兵开元金山(今辽宁省昌图金山堡一带),拥有二十万人的军队,继续与明朝抵抗。他被称为开元王。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将冯胜进逼金山,纳哈出无力抵抗,于是投降。他被封为海西侯。次年,他随傅友德云南,途中病亡。纳哈出的后人因获罪而流亡到闽南泉州,一般认为泉州的出姓即源于纳哈出。 

人物简介

太尉(开元王)纳哈出

人物经历

至正十五年(1355),以万户守太平(今安徽当涂),纳哈出被朱元璋俘,未几放归,官至行省丞相、太尉。元亡,拥兵据辽阳金山(今大兴安岭),明太祖屡诏不从,数次侵扰辽东洪武二十年(1387),明将冯胜、傅友德、蓝玉等率师攻辽阳,他出降,明封为海西侯。次年病死于武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