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抢米风潮

长沙抢米风潮
长沙抢米风潮是指1910年(清朝宣统二年)中国湖南省长沙府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民变。这年春季,湖南因水灾而导致粮食歉收,米价飞涨,民不聊生。长沙城中以卖水为生的贫民黄贵[sūn]一家因为无法买到米而集体自杀,激起民愤,引发了抢米风潮。清湖南巡抚岑春蓂对长沙人民严厉镇压,导致冲突扩大化。长沙人民的抢米斗争还直指帝国主义,长沙城中的许多教堂、洋行、领事住宅被捣毁。长沙抢米风潮参与人数超过两万人,并波及周边多个城市。这次斗争最终清政府和列强联合镇压下去,同时又罢免岑春蓂,出示平[tiào],才暂时稳定了局面。
这股浪潮又很快波及到省内外,各地零星闹事不断。这在彼时的大清帝国,不[chì]于一场多米诺牌局的开端,本就风雨飘摇的清政府被冲击得更为千疮百孔,终于无力回天,在一年后的武昌起义中,沉没在了不可阻挡的革命洪流里。

历史背景

长沙抢米风潮发生的表面原因是天灾,湖南发生严重的水旱灾害,导致粮食歉收,米价腾贵,普通民众无力购买,生计维艰。深层原因实为人祸,因为官府调控不力,米粮大量外运,而劣绅又囤积居奇。其中的关键是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冲突的焦点是湘米禁运出口问题。
长沙开埠,民生凋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