谗书

唐代罗隐撰著的书籍
道家著作,罗隐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同名古籍

《谗书》五卷,唐罗隐撰。隐(八三三~九一○),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是唐末五代时期的一位道家学者,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罗隐的思想属于道家,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举进士十上不第,后入湖南幕,任衡阳主簿。中和间,避乱池州,自号江东生。光启三年起往依钱镠,先后任钱塘令、镇海节度使。天佑中,充节度判官。开平二年,钱[liú]奏为给事中。罗隐诗文皆享盛名,其诗多述怀才不遇之感及刺时讥世之旨,文以小品为主,多有感而发。本书作于咸通八年(八六七),时方应进士试,久不第而困处长安,自称他人著书以为荣,比为富贵,己之书则因以而辱,以困穷,仅自取谗,因以为名。所收凡六十篇,今本缺二篇,文体不一,或因时因事,或读书记感,大多议论犀利,见解独到,多述身世时政之感,为其小品文的代表作。今据清吴骞拜经楼刊本校点,并据《唐文粹》、清瑞榴堂刊本《罗昭谏集》及今人雍文华校《罗隐集》以校补。

内容选读

隐次《谗书》之明年以所试不如人有司用公道落去。其夏调膳于江东不随岁贡。又一年朝廷以彭门就辟刀机犹湿诏吾辈不宜求试。然文章之兴不为举场也明矣。盖君子有其位则执大柄以定是非;无其位则著私书而疏善恶。斯所以警当世而诫将来也。自扬、孟以下何尝以名为而又念文皇帝致理之初法制悠久必不以[]虱痒痛遂偃斯文。今年谏官有言果动天听。所以不废《谗书》也不亦宜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