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战争

13世纪后期忽必烈对日本发动的两次战争
元日战争蒙古帝国联合藩属国高丽,分别于1274年和1281年发动的对日本的战争。在日本,1274年为文永十一年,1281年为弘安四年,因此两次东征战争又被称为“文永之役”和“弘安之役”。日本史书又称为“蒙古来袭”或“元寇来袭”。[1][2]
为切断南宋与日本的联系,以覆灭南宋,元世祖忽必烈多次诏降日本被拒后,于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日本文永十一年),下令远征日本。[10][11]同年冬十月,凤州经略使忻都、高丽军民总管洪茶丘率领蒙汉军和高丽都督使金方庆等人率领三翼军,共三万九千七百人和九百艘战船进攻日本[12]元军从合浦(今朝鲜马山)出发,在日军微弱的抵抗之下,元军很快攻下对马岛壹岐岛,并在肥前松浦郡、筑前博多湾登陆。十月下旬,元军在博多湾海上遭遇台风,大量战船被毁,溺死兵将上万,元军不得不仓卒撤退回国。[5][3]
第一次远征日本失败后,元朝派遣出使日本的使臣接连被杀。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中原。为转移“新附军”的反抗情绪,同时报复日本,扩张领土,忽必烈决定于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日本弘安四年)发动了第二次对日本的征讨。[10][11]同年五月,元军以东路军和江南军,共计十四万二千人、战船四千四百艘,兵分两路向日本进攻。[9]东路军从巨济岛出发,很快攻下对马岛和壹歧岛,并向博多湾进发。在博多湾沿海,东路军遭到日军的夜袭,又在志贺岛与守备的日本展开[áo]战。东路军死伤惨重,不得不退回壹歧岛,等待与江南军会合。[3][7]江南军于六月初从庆元路(治今浙江宁波市)东渡,期间,元军统帅阿刺罕突然病逝,江南军由南宋降将范文虎接管[3][7][13]两军会师后,于七月二十七日往鹰岛进发。[3][7]八月初一夜,台风侵袭元军船舰停泊区域,大量船只被毁或沉没,大批兵将被溺死。得救的江南军统帅范文虎、东路军统帅忻都等将领,弃大军逃回国内。幸存的元军除南宋人、匠人及农民们,均被日军歼灭。[3][7]
元朝两次东征日本,均以元军的惨败而告终。第一次东征,元军死亡人数约为一万三千五百人,第二次死亡人数为总兵力的“十之七八”。[8][7]忽必烈并没有放弃对日本的征讨,还计划第三次东征,后在群臣的劝谏和国内矛盾的接连出现下,才最终作罢。[14]元日战争对元朝、高丽及日本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加重了三国百姓的负担,造成元朝和日本幕府的统治危机,加深了元朝对高丽的控制程度;[15][16][17]但同时又促进了海上贸易形式的变化和日本军事、科技实力的发展,并强化了日本“神国”的观念。[18][15][19][20]中国世界史研究专家汪向荣认为元对日的两次战争就是侵略战争。[21]

国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