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希宪

大蒙古国至元朝初年政治家
廉希宪(1231年6月26日-1280年12月12日),一名忻都,字善甫,号野云。畏兀儿族。祖籍西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大蒙古国元朝初年著名政治家。
廉希宪祖上均为高昌大臣。父布鲁海牙,曾任燕南诸路廉访使。廉希宪幼魁伟,举止不凡。成年后,爱好经史。十九岁时,入侍忽必烈于藩邸,被称为“廉孟子”。元宪宗四年(1254年),任京兆宣抚使,首请用许衡提举学校,教育人材。从攻南宋鄂州,请尽释军中所俘士人。[1]宪宗死,劝忽必烈北归即位。任京兆、四川宣抚使,平定刘太平等叛乱。旋以中书右丞行秦蜀省事,力拒阿里不哥将浑都海进攻。任中书平章政事时,他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至元七年(1270年),罢相。至元十一年(1274年),起为北京行省平章政事。次年,元军取南宋江陵忽必烈令廉希宪行省荆南。他至镇后,禁剽掠,录用故宋官吏,发仓粟赈饥,兴学校、选教官。后因病召还。至元十六年(1279年),复受命领中书事,但病情日重。
至元十七年(1280年),廉希宪病逝,年五十。累赠推忠佐理[]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恒阳王,谥号“文正”。[2]
伯颜曾赞其为“男子中真男子,宰相中真宰相”。[3]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