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谱

将分光后的光按波长依次排列的图案
光谱(Spectrum),全称光学频谱,是复色光经过色散系统(如棱镜光栅)分光后,被色散开的单色光波长(或频率)大小而依次排列的图案。[2]随着光学仪器的发展,仪器产生的光谱也可指谱密度(单位波长区间的光强)随波长的分布。[9]光谱区(10 nm~1000 μm)包括紫外光区(10~400nm)、[10]可见光区(380~780 nm)[11]和红外光区(0.78~1000 μm)。[12][13]
历史上,三棱镜分光实验首先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Sir Isaac Newton)爵士于1665年完成,使得人们第一次接触到了光的客观的和定量的特征。[14]从19世纪中叶起,氢原子光谱成为了光谱学研究的重要课题。[15]1853年,瑞典物理学家埃斯特朗(Angstrom Anders Jonas)探测出了氢原子光谱中最强的一条谱线[16]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分析仪器实现了数字化,有效地解决了光谱信息提取和背景干扰的问题。[17]光谱分析是基于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特征光谱波长与强度进行物质分析的方法,涉及物质的能量状态、状态跃迁以及跃迁强度等方面。[18]
由于电子在不同能级间跃迁时辐射出不同频率的光子,光谱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原子和分子的能级与几何结构、测量特定化学反应的速率,[19]以及在生物医学领域进行无痛血糖测量,研究生物大分子、酶、细胞和组织等。[20]

历史

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