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妮·克莱茵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
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 1882.3.30-1960.9.22)女,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

人物经历

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婚前姓赖泽斯),她是父母莫里茨(一名医生)和利布萨·赖泽斯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孩子。她父亲原来是一名犹太法典的学者,37岁时,他脱离了自己的正统背景并接受教育,最终获得了内科医生的资质。他在克莱因18岁时过世。她在克莱因32岁时过世。梅兰妮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她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二姐西多涅9岁去世,当时梅兰妮5岁。在伊曼纽尔的影响下,梅兰妮对文学和音乐倾注了自己的热情。但就象与西多涅的关系一样,梅兰妮与伊曼纽尔的关系同样也由于死亡的迫近而充满了阴影,她的哥哥患了心脏病,将会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死去。克莱因14岁时决定学医,在她哥哥的辅导下,她通过了入学考试,进了维也纳预备高中,这是当时仅有的一所为女孩子进大学提供预备课程的中学。17岁那年,克莱因考上了大学,几乎与此同时,她订婚了。她的婚姻改变了她的计划,她放弃了从医的打算,在维也纳大学改修艺术和历史。但她始终保持着对医学的兴趣,并对自己没有学医感到遗憾。
21岁时,她和亚瑟(Arthur Klein)结婚,亚瑟是个化工技师和商人,为了工作必须时常旅行,有几年他们居住在斯洛伐克与席雷西亚地区的小镇。1910年亚瑟在布达佩斯找到工作,在这里克莱因第一次偶然读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作品《论梦(On Dreams)》从而对精神分析学产生兴趣。当时她的婚姻已经出现问题,她与桑多尔·费伦齐(Sandor Ferenczi)联系并接受其分析,费伦齐鼓励她开始分析儿童。1919年7月,她在匈牙利精神分析协会上宣读了她的第一篇论文,题为《一个儿童的发展》并于同年加入该协会。在这个时候,亚瑟前往瑞典工作,她与亚瑟从此分居并于1926年离婚,共同生活期间他们生育了三个孩子:梅利塔、汉斯和埃里克。在1920年的精神分析大会上,她遇到了卡尔·亚伯拉罕(Karl Abraham),亚伯拉罕邀请她到柏林工作。1921年,克莱因和三个孩子一起到了柏林。从那以后她全身心投入到了精神分析的实践和研究当中,逐步发展了她的儿童分析技术。在《精神分析新趋势(New Directions in Psycho-Analysis)》这本书的第一章里,她生动地描绘了她自己的早期体验。1924年初,她开始接受亚伯拉罕的分析;但1925年亚伯拉罕患了重病,分析被迫终止。这次分析给克莱因留下了印象,她反复谈到,对亚伯拉罕这样一位精神分析家和老师,她怀着最深的敬佩、欣赏和感激。1925年12月亚伯拉罕去世后,她继续坚持每天进行有规律的自我分析。
1925 年夏,她接到欧内斯特·琼斯(Ernest Jones)的邀请去伦敦做一次系列演讲,并请她稍后到伦敦定居。自从亚伯拉罕亡故后,克莱因渐渐感到柏林精神分析协会与她志趣不投,遂接受了琼斯的邀请。从1926年直到去世,克莱因一直留在英国,并在英国精神分析协会工作。在这个协会里,她继续展开自己的事业并将其推向深入,同时也从事教学。正当梅兰妮的精神分析工作处于鼎盛之时,她在个人生活中却遭受了一系列的不幸。首先,她的大儿子在1934年春天突然死于一次登山事故,死时年仅27岁。稍后,她又在另一种意义上失去了她的女儿梅利塔。梅利塔·施密德伯格学过医,接受过精神分析训练,最初与她母亲一道和谐共事。但到了1930年代后期,她变得反对梅兰妮的工作,并与母亲疏远了。不过对梅兰妮·克莱因来说,她与小儿子埃里克的关系给了她极大的补偿。埃里克在伦敦结婚,有三个孩子。梅兰妮对她的孙子倾注了感情,在他们身上充分感受到了天伦之乐;同时,从陪伴她的朋友和学生身上,她也得到了快乐。她还从艺术中得到乐趣,尤其是在她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