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让

阿让
阿让市(法语:Agen,标准法语发音:[a.ˈʒɛ̃],当地法语发音:[a.ˈʒɛŋ])是法国西南部新阿基坦大区洛特-加龙省的省会。它位于加龙河畔,距离波尔多东南方向约135公里(84英里)。阿让市镇面积为11.49平方公里,2021年1月1日人口数量为32,485人,是洛特-加龙省人口最多的市镇,在法国城市中排名第232位。阿让以其地道的特产“阿让梅干”而闻名,同时也是洛特-加龙省体育联盟的所在地,历史上曾获得8次法国橄榄球冠军联赛总冠军和6次亚军。

历史沿革

来源于奥克语的Agen(1197年),本身源自拉丁语Aginnum(3世纪安东尼诺行程),来自凯尔特语根词agin-,意为“岩石或高地”。
阿让历史悠久,当地年代最久远的人类活动遗迹可溯源至公元前8世纪。高卢时期,阿让为尼蒂奥布罗日人的活动范围,后者于公元前400年左右兴建了第一座城市,城址位于今阿让城北的一处高地之上。罗马人占领后摧毁了此地,在其南侧的平原之上建立了阿吉努姆城,并出现了斗兽场、剧场等设施,人口数量超过1万人,成为了现代阿让的城市雏形。中世纪早期,阿让地区多次遭遇外敌入侵,其中维京人在公元9世纪对阿让进行了大规模的破坏,使得人口数量急剧下降。12世纪后,阿让城市开始扩大,出现了纺织、磨坊等部门,形成商业集市,到公元13世纪下半叶人口数量再次突破一万。公元1189年,加龙河上出现了第一座简易的桥梁,但很快就被洪水冲垮,加龙河上的第一座石质桥梁则在中世纪末才出现。英法百年战争时期,阿让以西的大片地区被英格兰军队控制,阿让由此成为一座边境城市,加之同期黑死病疫情的影响,阿让的经济出现迅速衰败,人口大量流失。1435年10月,加龙河发生特大洪水,阿让几乎全城被浸泡在水中,大批建筑物被损毁。1463年,阿让行省整体合并至加斯科涅宗教战争期间,阿让居民保持对天主教的虔诚,而新教徒则占领了30公里外的另一座城市——内拉克,由此形成了两城对峙的局面,直至《南特赦令》的颁布。16世纪后,阿让所在的加龙河平原地区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区,阿让也再次得到发展,欧洲李成为当地的代表性农作物,由于其制成梅干后容易保存并可实现长途运输,使得“阿让梅干”出口至法国各地,阿让的果农们也由此获得了一笔财富。公元19世纪,加龙河沿岸运河和波尔多-塞特铁路相继投入使用,使得阿让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中转站,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让位于自由区,但1942年后被纳粹德国实际占领并控制,直至二战结束。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