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机器制造局

清同治六年创设的官办军用企业
天津机器制造局简称“天津机器局”。官办军用企业。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创设于天津。初名“军火机器总局”。开办经费二十余万两,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九年由直隶总督李鸿章接办,易名“天津机器制造局”。

历史沿革

清政府创办的以生产弹药为主的北方最大的兵工厂。又称天津机器局、北洋机器局。1867年(清同治六年),清政府为建立一个由中央直接控制的兵工厂,令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创设于天津。建立之初,专任英人密妥士总管局务。1870年冬李鸿章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沈保靖总理局务。经整顿扩充,规模迅速扩大,产品种类不断增加。
天津机器制造局得常年经费由天津、烟台两海关拨用“四成洋税”,每年约三十余万两。自光绪六年(1880)起,每年又在户部西北边防饷内增拨一万两。十四年(1888年)后另从海军衙门拨支洋药厘金作为常年经费的补助。十九年(1893年)增建一座炼钢厂。该局分为东、西两局。东局设城东贾家沽,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和水雷为主。西局设城南海光寺,以制造军用器具、开花子弹及布置水雷用的轮船和挖河船为主。东、西两局所产军火除供应本省淮练各军、兵轮、炮船外,还按时拨给吉林奉天察哈尔热河及分防在江南的水陆淮军。此外,东局还附设有水师、水雷、电报学堂。二十一年(1895年)改称“北洋机器制造局”(又名“总理北洋机器局”)。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天津时,被破坏。
天津机器制造局包括东西两局:东局在天津城东贾家沽,主要生产火药、子弹,兼造步枪和水雷西局在城南海光寺,制造开花弹、炮车和军用器具。共设有铸铁熟铁、锯木、碾药、洋枪、枪子、水雷、火药、炼钢和修船等分厂,以及机器房、火药库等。还建有司艺厂、电机学堂、水雷学堂和电报学堂,作为培养各种新式人才的教育机构。常年雇用工人2000余名,最多时雇用2700人,规模仅次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开办经费约58万两白银,常年经费由天津烟台两海关和海军衙门解拨,每年约35万两白银。至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共支银708余万两。机器设备和主要原材料多由英国进口,技师亦由英人担任。年产各种火药60余万磅,枪弹100万~400万发,炮弹6万余发;同时还制造少量的林明敦后膛枪、水雷和布雷艇以及各种军用器具。产品主要供应北洋诸军及京[]一带驻军,部分接济东三省河南及分防江南的水陆各军。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工人日夜赶造,为支援清军作战作出了贡献。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机器制造局毁于战火,后未能恢复,部分机器设备被直隶总督袁世凯移往山东德州另行设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