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侠小说

发轫于1950年的文学流派
新武侠文学,又称新派武侠文学,这是指发轫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中国香港,以虚构的历史上的武侠故事为内容的一个文学流派,这一文学流派以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等为代表,为了区别于三、四十年代的旧派武侠文学,俗称新武侠。在武侠小说作者中,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被誉为“新武侠四大宗师”(人称金、古、梁、温四大家)。1985年古龙去世,2009年梁羽生去世。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去世后,新武侠四大宗师在世的只剩温瑞安一位。

发展阶段

自《史记》列《游侠列传》以来,侠士在社会中就成为一个特殊社会基层的代表人物。但“武侠”一词并不见于中国古籍之中,反而最早出现在与中国同文同种的日本近代文学中。明治时代的小说家押川春浪(1876-1914)曾以冠以武侠之名的三部小说风行日本文坛。当时的中日之间,文化信息传播较快,“武侠”之词遂传入中国。而有些中国人则也以文言文武侠小说为始作俑者,据樽本照雄等编撰的《中国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所收书目,可以看出已有以武侠小说面目出现,林琴南钱基博均以文言文写作武侠小说,钱氏更与恽铁樵于一九一六年合编《武侠丛谈》。在鲁迅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未登场前,文坛为鸳鸯蝴蝶派、黑幕小说等霸踞,武侠小说也入于其中。现代白话武侠小说在社会上崭露头角当推一九二○年代出现的向恺然(平江不肖生)、赵焕亭等作家为代表。向然《江湖奇侠传》更与刚传入中国不久的电影艺术相结合,在数十年时间内拍成十八集的《火烧红莲寺》而风靡全中国。这其实是当今流行的武侠长篇电视连续剧的滥觞。武侠小说也因此鹰扬于中国现代社会,造就出一代又代的作家和读者,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学风景线。
二十年代是武侠文学由文言走向白话的嬗变的时期,从文白夹杂到渐以白话文为叙事语言,从以短篇为主转向长篇,在内容上仍以古代传奇为主体,以侠士为主角,可说是与宣扬新思想、新文化的五四新文学运动分庭抗礼。二十年代武侠文学有了职业创作的倾向,向恺然赵焕亭顾明道姚民哀、杨尘因等都为武侠文学界一时之选,其出版物又以绣像武侠小说为其特征,这是袭自明清小说的旧衣钵。三十年代则是旧派武侠文学蔚成气候的年代,出现了一代以专职写作武侠小说的作家,可谓群雄并起,将中国武侠文学推到一个高峰,这与中国新文学在三十年代中的大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这一代的武侠作家构成了旧武侠文学的主力,尤以北派五大家:宫白羽、郑证恩、还珠楼主王度庐朱贞木为其中的佼佼者。白羽的《钱镖》系列,还珠楼主的《蜀山》系列、郑证恩的《鹰爪王》系列、王度庐的《鹤剑珠龙瓶》五部曲、朱贞木的《神龙》三部曲及《边塞风云》等,各呈异彩,拥有大量的读者群。

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