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石柱

孔雀王朝时代的建筑雕刻
1
2
阿育王石柱是孔雀王朝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雕刻,是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皇帝阿育王为宣扬以“法”治国,赦建了许多纪念性石柱(阿育王石柱)。[2]
阿育王石柱多由华氏城附近的楚纳尔石材制作而成,该石材通过恒河及其支流,从楚纳尔的采石场被想方设法运送到印度各地,树立在蓝毗尼、桑奇等地。阿育王曾经树立三十座石柱,截至2017年留存十五座,其中有十座刻有法敕。[3][4]遗留在印度各地的阿育王石柱中, 其柱头装饰,有共同一式的结构,即由下而上分别为:覆莲花瓣、横置圆盘 (亦有方盘者) 、立体动物造型等。其中立体动物雕像,分成单独一只动物与四只背部相合动物两类。[4]截至2017年,保留完好的仅有罗里耶南丹伽尔石柱,高约12米,柱顶是圆雕狮子,柱身雕刻有六章铭文,收入《阿育王刻文》 (地名被译为“罗宇利耶兰单加利”)。[3]

作品内容

阿育王柱:离红堡不远,在朱木拿河畔,一根光秃秃的石柱高高地矗立在一座古堡之顶,这就是有名的“阿育王柱”。公元前孔雀王朝的名君阿育王为了弘扬佛法,晓喻子民,竖立了不少此类石柱。阿育王柱高12.97米,底部直径约1米,顶部直径约0.65米,重27吨。柱表原为镏金,现已脱落。
石柱顶端则雕刻有不同的图案。在著名佛教圣地鹿野苑竖立的石柱上,柱头原是四头威猛的狮子,四狮雄视[dān]眈,形态逼真。石狮昂首蹲踞在钟形的倒置莲花上。莲花四周分别雕有牛、马、象、狮四种动物,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每种动物又以法轮隔开。整个柱头以灰色大理石雕成,雕造精美,打磨细腻,光可鉴人,有冰莹玉润之质感。以雄狮为喻,象征着孔雀王朝大一统帝国的威严气势。莲花和法轮则是佛教的象征,表明阿育王以佛法治理天下,教化四方。这一石柱于19世纪出土后,成为印度民族精神的象征。印度政府于1950年决定将其作为国徽图案,以其体现印度悠久文化和国家独立的民族自豪感。